荔波因擁有地球同緯度唯一存在的原始森林,被譽為“地球綠寶石”。為像絲絨保護寶石那樣守護荔波的生態環境,2023年1月,荔波縣人民法院創立了貴州省法院首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品牌——司法“藍絲絨”系統工程,將司法力量科學注入生態治理的每個環節,全面系統性開展對珠江源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p}近年來,荔波縣人民法院立足生態優勢與文化歷史保護核心,探索創新“分級保護、分類保護、全生命周期保護”的環境資源審判三原則,持續推進司法“藍絲絨”系統工程向縱深發展,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將司法“藍絲絨”系統工程打造成實質運行效果好、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品牌。{p}盛夏時節,酷暑難耐。橫跨荔波、獨山兩縣的情陽洞天溶洞群入口卻涼風輕拂。荔波縣人民法院荔波世界自然遺產地環境保護法庭庭長吳愛約與同事將一塊醒目的警示牌固定在巖壁上,牌上八條禁止令清晰列出,從禁止電魚毒魚到禁止排放廢水,每項都指向溶洞生態保護痛點。{p}2025年7月,這份溶洞水資源司法禁止令在此正式發布,并與之前發布的《情陽洞天溶洞群司法保護令》共同構筑起喀斯特洞穴脆弱生態的法治屏障。{p}情陽洞天溶洞群由108個溶洞組成了地下迷宮,這里地下水網縱橫,地上與地下水系交融,形成了復雜而精妙的水循環系統。更令人矚目的是,溶洞地下河是眾多生命的家園,除常見的鯉魚、鯽魚外,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鯢(娃娃魚)、荔波金線鲃等珍稀、瀕危物種也在此棲息繁衍。{p}2024年6月,當科考隊在此發現水溶鏤空石、天然透光壁等地質遺跡遭人為破壞痕跡時,荔波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團隊立即啟動應急響應。{p}面對保護溶洞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迫切需求,荔波縣人民法院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創新引入“司法建議先行+禁止令兜底”模式。立足溶洞保護的痛點難點,曾向洞穴管理者發出三份系統保護司法建議,分別聚焦洞穴廢氣治理、洞穴廢水管理、洞穴可持續開發與原生物生態保護三大關鍵領域。{p}收到建議后,洞穴管理者迅速行動,積極落實整改責任。針對司法建議指出的問題均已整改完畢,初步實現了廢氣、廢水的規范化管理。{p}當管理者完成整改后,更具剛性的司法禁止令隨即出臺。此次推出的溶洞水資源《司法禁止令》正是在前期司法建議取得實效的基礎上,提升保護力度與范圍的更全面、更剛性的司法保障。其中第七條明確規定:未經批準不得開展采石、筑壩等破壞水生態行為。{p}今年7月,荔波縣人民法院向黔南州中級人民法院請示在獨山縣上司鎮情陽洞天溶洞群、荔波縣黎明關鄉金獅洞溶洞群、黑洞溶洞群建立“中國南方喀斯特洞穴生態圈司法保護基地”,打造全國首個洞穴生態司法保護基地,充分發揮基地在洞穴保護、旅游、警示教育、法治宣傳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目前,該基地已獲批并順利揭牌。{p}“現在來堯古旅游、研學的客人越來越多了,我們的靛藍扎染、古法造紙、儺戲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都登上了國際大舞臺,這得益于良好的生態和文化的全方位保護。”堯古村黨支部書記覃從啟說。{p}2023年7月,荔波縣人民法院完成了司法“藍絲絨”分類保護原則站點設置工作,根據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傳統村落生態保護分類原則,分別在樟江流域設置了水資源司法保護監測點、在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置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監測點、在瑤山鄉拉片村、黎明關水族鄉堯古村設置傳統村落司法保護點,同時相繼與相關部門建立了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傳統村落司法保護機制。{p}在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核心區,荔波縣人民法院堅持最嚴密的生態法治觀,加大刑事打擊力度;在傳統村落等所在重點區域以禁止令、保護令規范開發行為;在生態旅游區則突出綠色低碳發展,著力優化營商環境。{p}而生態司法防護網的另一環——環境保護法庭內的法治教育基地,則全方位展示了荔波縣人民法院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中的努力與成果。在法治教育基地,可以通過沉浸式空間感受司法守護力量,從實景還原廳近距離領悟動植物的多樣性和生命力,參觀者在這里與自然達成了一次次守護綠水青山的“法治約定”。{p}2024年4月,司法“藍絲絨”系統工程召開了品牌新聞發布會,標志著荔波縣人民法院司法“藍絲絨”系統工程品牌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25年1月,司法“藍絲絨”系統工程的吉祥物“守宮安安”推出亮相。{p}如今,司法“藍絲絨”系統工程在荔波得到生動演繹。據統計,2024年,荔波世界自然遺產地環境保護法庭共受理案件190件,審結176件,結案率為92.63%。{p}一株株形似金毛犬頭的蕨類植物被小心栽入三都水族自治縣國有拉攬林場,這里也因此誕生了全國首個金毛狗蕨生態修復基地,見證著司法理念的變革性轉變。{p}“傳統補植復綠對普通林木有效,但珍稀植物需要更科學地修復。”吳愛約介紹,此前審理非法采挖案件時,被告人常因缺乏專業能力無法有效修復。{p}為此,荔波縣人民法院聯合林業部門創新探索“搶救性修復+跨部門管護”模式,由違法者繳納修復資金,專業機構在適宜區域統一實施修復。目前,該基地共組織5次搶救性生態修復工作,栽種金毛狗蕨生鮮根塊160余噸,栽種面積600余畝,生態修復的金毛狗蕨成活率達98%以上。{p}看著自己“贖罪”栽種的金毛狗蕨已長出新葉,曾因非法采挖金毛狗蕨獲刑的韋某說:“當時以為坐牢就完事了,現在才明白法律不僅僅要懲治我們,更要把破壞的自然救回來。”{p}“補植復綠”機制是修復性司法實踐的新舉措,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新亮點,貫徹了寬嚴相濟政策,懲罰了犯罪,修復了受損生態,真正實現“挽救一個人、恢復一片林、教育一群人”。{p}不僅如此,近年來,荔波縣人民法院在審理涉環境資源案件中,堅持貫徹生態修復司法理念,通過采取“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方式進行替代性修復,有效實現環境資源審判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p}在荔波縣小七孔鎮聯山灣村拉崩組淇江河碼頭,被告人莫某良在農業農村局監督員、村委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共同見證下,履行增殖放流義務,將其自行購買的1500尾魚苗放入淇江河中。魚苗入水,歡脫靈動,皆若空游無所依。被告人莫某良表示,“希望這些魚苗能快快長大,盡快彌補自己的過錯!”{p}“在一起失火案中,被告人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需在指定時間、指定區域補種林木,并確保存活率達95%以上,此類探索實現了懲治違法與生態修復的雙重目標。”吳愛約說。{p}在荔波小七孔景區,另一種創新正在上演。針對非法捕撈者,荔波縣人民法院推行“增殖放流先予執行”機制——在刑事判決未生效前,先予執行生態修復,避免錯過最佳放流期。當電魚者親手將魚苗放歸江河,司法審判完成了從懲罰到教育的升華。{p}月亮山深處,黔桂兩省護林員共用的巡山小道上,荔波縣人民法院與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的法官聯合勘察。兩地法院簽署《茂蘭——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跨區域司法保協作協議》,打破行政區劃壁壘。{p}珠江水源頭,滔滔不絕的河流岸邊,荔波縣人民法院與縣水務局、縣環保局建立了水資源司法預防機制,在與三都水族自治縣、獨山縣交界處設立了2處水資源司法保護監測點,合力共同守護魚歡水清的生態之美。{p}國際舞臺上也閃耀著荔波智慧。今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環保法庭時,評價“藍絲絨”系統,“這是中國智慧的生動注腳,為全球自然遺產保護提供了示范樣本”。{p}從月亮山到樟江河,從金毛狗蕨基地到情陽洞天,在司法“藍絲絨”系統工程覆蓋的5000平方公里土地上,司法智慧已融入喀斯特的巖縫水脈。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所言,“這里守護的不僅僅是地質奇觀,更是人類與自然和解的智慧”。
@聯系我們
-應用內反饋:「我」-「右上角菜單」-「設置」-「反饋與幫助」
客戶24小時在線服務
果凍傳媒missa2024更新內容
運用全新的功能,讓使用更加安全便捷
466 肇慶Cq
A500ETF南方(159352)漲0.24%,成交額36.17億元✤
2025-11-16 推薦
895 188****2806
統計局:全年糧食豐收在望🤛
2025-11-16 不推薦
420 152****4434
關于參評第35屆中國新聞獎自薦(他薦)作品的公示😇
2025-11-16 推薦
15 機車漂移大賽
東方甄選謠言成真,終于得到祝福同情⚎
2025-11-16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