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旖旎的上海楊浦濱江,一架警用無人機騰空而起,掠過跨江大橋的車水馬龍、市井街巷的人間煙火和生態綠地的游人如織。從空中俯瞰,“人人屋”黨群服務站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正執行巡飛任務的倪嘉輝不禁感慨:“每一幀畫面都在述說著這座城市的美好,從容、溫暖、充滿向上生長的力量。”{p}作為一名長期扎根公安交通管理一線的基層交警,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交管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倪嘉輝堅守“人民城市”理念,主動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爭當創造性執行者,以創新精神、法治追求和公仆情懷,全身心投入到公安事業中,以實際行動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將青春答卷書寫在車水馬龍的城市大動脈上。{p}倪嘉輝善用新技術裝備賦能交管工作,助力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他創新優化區域交通組織方案,以點帶面護航高質量發展;他依托“教科書式執法”,在為違法者正心的同時傳遞人文關懷;他接續幫扶殘疾群眾,用親情陪伴續寫警民魚水情,讓“警察藍”成為陽光下最溫情的守護!{p}“對自己知不足,對成績不滿足。”多年來,倪嘉輝始終堅持主動擁抱科技,不斷挑戰和提升自我,在實戰中錘煉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努力在安安靜靜中保持太太平平。{p}2017年,剛剛工作三年的倪嘉輝被臨時調入支隊大型車輛超重專項整治行動專班。作為上海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楊浦區復興島上堆場云集、工廠密布,卡車日夜川流不息,超載問題日益突出。一些超重貨車罔顧海安路橋的載重標準,屢屢違法,對橋體及通行安全造成巨大威脅。{p}倪嘉輝在參與多次整治工作后,發現成效并不理想。他提出了一連串追問:怎樣才能分辨車輛是否超重?怎樣才能做到全時段監察?怎樣才能將有限的警力從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向科技借力!在支隊領導的支持下,他與相關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反復討論,研發出一款“橋梁安全平臺”手機APP。在進出橋梁的必經之路上安裝稱重裝置,并在APP中加入“地面嵌入式稱重模塊”,軟硬件配合,全時段監察橋梁通行情況,實時發出預警。這套系統投入使用后,超重現象得以遏制,一個月內違法行為降到了個位數。{p}2021年,倪嘉輝在一次活動中看到了無人機拍攝的俯視畫面,頓時被其強大功能所吸引。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浮現,“無人機能不能成為空中‘千里眼’?”說干就干,他自費買來一臺國產無人機,仔細琢磨學習操控技術,同時開展項目報備審批工作。倪嘉輝從最基礎的起飛降落練起,一個月后熟練掌握了環主體繞飛、目標物巡飛跟隨等技巧。很快,楊浦分局警用無人機應用1.0版正式上線,大大提升了交管部門對區域道路的感知力。在五角場環島、周家嘴路黃興路口等重點路段,事故主動發現率提高80%,車流通行效率也大大提高。{p}2023年,倪嘉輝提出更大膽的想法——利用無人機輔助處理交通事故。他梳理了30余家保險公司信息,兩個月內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開會50余次,最終成功協調各保險公司對警用無人機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達成統一標準,確認34項細節條款,實現“事故處理、責任判定、保險理賠”全流程辦理,接處警速度提升約35%,群眾滿意度達98%!{p}2024年,倪嘉輝和同事們將警用無人機“快處易賠”迭代升級為2.0版,實現了“去飛手化”,處置過程全自動化、全流程化、全國產化,迄今已成功處置5300多起簡易交通事故,平均用時不到20分鐘,節約6000余人次警力。{p}“交通秩序是一座城市競爭力、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作為一名常年工作在街頭巷尾的交警,倪嘉輝始終站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政治高度,創造性地開展交通管理工作。{p}今日楊浦,正著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的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五角場地區已發展成為集商業、文化、娛樂、科技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城市副中心。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交通出行的陣痛。五角場環島是全市車流量最大、路網最復雜、商業體最密集的路口,工作日車流量可達12.6萬輛次,加塞、拖尾、逆行等現象嚴重,成為“名聲在外”的交通堵點。{p}交通之殤,也是倪嘉輝心中之痛。短短三個月間,他走訪了解300余家商鋪、物業,巡線丈量了5條主干道、18個支小路口,運用支隊的“治堵系統”詳細分析50多萬條基礎數據,梳理出4個重要擁堵點。基于科學縝密的數據分析,他創新提出“圈層控流”理念,將五角場交通樞紐劃分為“核心區、控制區、分流區”,分區施策,層級卸力。{p}三管齊下后,五角場地區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在整個區域車流量提升7.5%的情況下,平均車速提升了12%,車均停車次數下降了50%。{p}解決完“圓心”問題后,倪嘉輝開始考慮“圓面”。以往在五角場西側的邯鄲路國定路口執勤時,他發現因非機動車禁行,市民出行十分不便,“人非混行”亂象叢生。{p}邯鄲路是上海東北部一條重要城市主干道,其地面道路因寬度限制,長期未設置非機動車道,貫通復旦大學本部校區的路段有近1.5公里。為解決師生“出行難”,倪嘉輝和同事多次實地調研,還通過無人機高空觀察并測量交通情況。當得知邯鄲路綜合整治工程即將啟動,他積極建言獻策,提出在該1.5公里的路段上同步優化非機動車慢行通行條件的設想。該設想經相關部門討論驗證后,被納入整治工程計劃中。2025年5月17日,在復旦大學120周年校慶前夕,邯鄲路非機動車道貫通。改造后,該路段東西向均新增設了一條非機動車道,周邊騎行非機動車出行的師生、市民無需再繞路。非機動車道增設工程贏得廣大師生和市民群眾的一致好評,邯鄲路周邊路口非機動車通行效率提高50%以上!{p}在五角場東側,共青國家森林公園周邊出現的擁堵引起了倪嘉輝的注意。他牽頭在軌交8號線地鐵站和入園人行過街天橋之間,開通免費接駁的“森林直通車”,轉化約20%的自駕車主選用公共交通入園;同時,協調為公園游客限時開放拓展約750個停車泊位,大大緩解了游客“停車難”。{p}五角場北側的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園區集聚5000余家企業,有十萬余名員工,晚高峰擁堵成為常態。倪嘉輝實地踏勘后,建議調整周邊3處路口信號燈配時,同時積極協調網約車平臺,試點“錯峰打車”和“分區上車”;還新增7處臨時停車點。目前正引入人工智能,通過在下班高峰時段劃定“網約車上下客點范圍”等措施,使交通擁堵程度得以極大緩解。{p}“交通執法以執罰為末,以正心為本。”倪嘉輝深知,糾正處罰這一次的違法,是為了下一次不再違法,只有法治信仰深入人心,法治環境才能蔚然成風。{p}在日常街面交通執法中,倪嘉輝發現不少當事人對民警的糾違教育、行政處罰“口服心不服”。“處罰我接受,但請不要和我講那些所謂的‘大道理’。我的命我自己管,要罰就罰,不要廢話!罰完了我好去送下一單。”{p}外賣小哥小楊因不戴頭盔被倪嘉輝攔下后,情緒激動、態度惡劣。倪嘉輝留意到小楊腳上穿著一雙破棉鞋,于是便從這雙棉鞋聊起,了解到小楊和妹妹相依為命,多拉快跑是為了多賺點錢供老家的妹妹上大學,他原本有一頂舊頭盔因破損無法佩戴,新的頭盔還沒舍得買。{p}找到親情這個突破口后,倪嘉輝由淺入深講道理,告訴小楊,小頭盔關系大安全,只有他安全了,妹妹才能安心。他還給小楊看手機里存著的事故視頻,講自己親手處置的交通事故。小楊最終低下了頭,主動繳納了罰款。{p}那天下班后,倪嘉輝還自掏腰包買了一頂新頭盔,送到小楊所在的外賣站點,并親手為他戴上,“你只有安全地跑,妹妹才能安心地讀書!”小楊牢牢記住了這句叮囑,每回騎車都會認認真真把頭盔戴上。{p}今年春節期間,倪嘉輝還特意帶隊到站點,為留滬的外賣騎手們送上一批暖心棉鞋和新年大禮包。現在,該站點160多名外賣騎手每天上崗的必修課就是交通安全,他們把交通宣傳標語貼在站點的最醒目處、貼在每位騎手的電動自行車上,騎手們的交通違法率下降了85%!{p}倪嘉輝的“教科書式執法”兼顧“法、理、情”,剛柔并濟。他會鍥而不舍地追捕一個酒駕逃逸司機追到自己嘔吐,也會在同一個違法行為高發路口接連駐守51天,直到該違法現象基本絕跡。經他糾違教育過的違法行為人“二次違法率”低于3%!{p}楊浦區是上海外國留學生最集中的區域,17所高校吸引了1.5萬多名外國留學生。由于語言不通、法規不同,一些外國留學生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倪嘉輝意識到,“交通安全進校園”迫在眉睫。為此,他自制了中、英、日、韓四國語言課件,走進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為留學生授課,并組織了31批次400多名留學生到路口來當交通安全志愿者。{p}現在的倪嘉輝帶領“小楊警宣講團”深入中小學播撒安全種子。他探索出“屬地+社會組織+青年志愿者”共同參與的組團式服務模式,年均開展各類普法活動500余場,累計覆蓋群眾12萬人次。{p}“我希望讓‘警察藍’成為陽光下最溫情的守護。”作為楊浦交警“肖玉泉中隊”的青年領頭人,倪嘉輝始終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自覺傳承弘揚公安英烈精神。{p}2014年夏天,剛從警校畢業的倪嘉輝加入了“肖玉泉中隊”。當師傅帶著他走進蔣家浜棚戶區,見到殘疾的陳愛琳和她同樣患有殘疾的女兒佳麗,聽師傅講起幾代民警的幫扶往事時,倪嘉輝深受震撼,一個念頭無比清晰:“接下來,我就是她們的‘拐杖’和‘輪椅’!”{p}此后,倪嘉輝成為陳家常客,送物、打掃、維修,他總是沖在最前。然而命運殘酷,2016年佳麗病逝。唯一精神支柱崩塌,陳愛琳終日以淚洗面。倪嘉輝心急如焚,師傅金海波點醒他:“多陪伴,幫她走出來。”有一次,倪嘉輝和陳愛琳促膝長談,“您比我大30歲,就像我媽,以后我叫您琳媽吧!”一聲“琳媽”如暖流注入冰河。佳麗去世后的一段日子,倪嘉輝一直以回家的心態看望琳媽,下班就“回家”,幫她“買汰燒”、打掃屋子。漸漸的,琳媽對倪嘉輝有了母親對兒子般的信任和依賴。她終于從陰霾中走了出來!{p}不久后蔣家浜動遷,琳媽割舍不下倪嘉輝,不愿搬離舊居。于是倪嘉輝幫助琳媽住進了離楊浦交警最近的養老院。女兒走后,琳媽最渴求的是一份可寄托的親情。倪嘉輝便買來琳媽喜歡的撲克陪她打“爭上游”,在打牌時陪她說說心里話。倪嘉輝自己有了女兒后,更懂得這份父母心、子女情,更加把照顧這位特殊母親當作了一份職責和堅守。{p}2022年,倪嘉輝正式扛起“肖玉泉中隊”旗幟,與前輩們的紓困解難不同,他更側重于情感陪伴。細心的他敏銳捕捉到,琳媽談及煥然一新的楊浦濱江時眼中滿是向往。那年“學雷鋒日”,倪嘉輝借車調人,見輪椅不便,俯身一個“公主抱”穩穩托起琳媽。這瞬間,琳媽恍見當年肖玉泉抱著女兒佳麗的身影……在“人人屋”黨群服務站,琳媽被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深深震撼。倪嘉輝推著她沿濱江漫步,看塔吊與步道交織的風景,回訪已變成新社區的蔣家浜。城市蝶變令琳媽恍如隔世,她脫口而出:“20多年沒看上海夜景了,真美!”這驚嘆,是對人民城市的禮贊,更是對生活希望的重新點亮。{p}2024年母親節,倪嘉輝用二等功獎金為琳媽定制了帶安全帶的新輪椅。摩挲著嶄新輪椅的光滑扶手,幾代民警的身影在琳媽的淚眼中悄然重疊。同年12月琳媽62歲生日,倪嘉輝帶新隊員到養老院,為她舉辦了一場熱鬧的集體生日會——無論歲月如何更迭,人事如何變化,“肖玉泉中隊”的愛民傳統始終沒丟。他帶領中隊結對36名困難老人,時刻關心他們的生活;還牽頭在復旦大學門前建立了“肖玉泉中隊便民服務站”,率領中隊青年民警持續開展幫扶紓困工作,累計服務群眾2100余人次,找回14名走失孩童。{p}2024年9月,超強臺風“貝碧嘉”侵襲申城。倪嘉輝冒雨清障途中,忽聞巨響——一塊鋼棚被風掀起,將一輛轎車壓在下面!司機被困,斷裂鋼梁近在咫尺!倪嘉輝飛身鉆入吱呀作響的鋼架,一手清理玻璃牽引司機爬出,一手擎天托住搖搖欲墜的頂棚!司機安然無恙,倪嘉輝手臂卻鮮血淋漓……
@聯系我們
-應用內反饋:「我」-「右上角菜單」-「設置」-「反饋與幫助」
客戶24小時在線服務
88xx人成免費觀2024更新內容
運用全新的功能,讓使用更加安全便捷
088 嘉興Oo
平安人工智能ETF凈值下跌3.24%🏂
2025-11-16 推薦
645 188****9950
Meta啟動10億美元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建設☫
2025-11-16 不推薦
202 152****5609
熱搜!銀行App,迎來關停潮!🐷
2025-11-16 推薦
66 地心挖掘
王昶用粵語對梁偉鏗說不好意思❣
2025-11-16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