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書,水族古文字、書籍的漢譯通稱,記錄著水族天文歷法、原始信仰、倫理道德、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水族語言稱其為“泐睢”,是我國僅有的17個有自己傳統文字的民族之一的獨特文字。水書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乃至更早時期,與中原甲骨文、金文同根同源,部分符號甚至與7300年前的安徽雙墩遺址符號、4000年前的夏代陶器符號吻合,堪稱研究人類早期文字演進的“活化石”。{p}水書的形成、發展、傳承和以此構成的與水族生活相關的習俗,被稱為“水書習俗”。2006年,“水書習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中國·貴州水書文獻”躋身《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瑰寶已獲得世人認可。{p}然而,在貴州省雷山縣的深山里,“水書習俗”正面臨著高齡傳承人相繼老去、識讀群體日漸稀少、傳承斷檔等危機。雷山縣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督促行政機關為“水書習俗”搭建起“活態傳承”機制,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重煥生機。{p}“全鄉1.1萬人,能看懂水書的還不到10人。3位傳承人平均年齡81歲,再沒人學的話,老祖宗的智慧就要斷在我們這一代了!”今年2月,雷山縣兩會上,達地水族鄉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一份水書傳承存在危機亟須重視的建議。{p}作為水族的百科全書,水書記載著水族的天文歷法、宗教信仰與生活智慧,其中記載的“水歷”展現了先民對天象的精準觀測。水族最隆重的“端節”就是依據“水歷”確定日期,婚喪嫁娶、農耕動土等儀式則要靠水書指引流程。{p}水書字數少、文字符號體系獨特,文本不能獨立表達意義,需要依靠水書先生根據水書所載相關條目,結合口傳內容作出解釋才具有意義。因此幾千年來,水書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水書先生通過口傳、手抄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它是水族古文字抄本和口傳心授文化傳承的結合。{p}水書先生與水書的結合是傳承水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前提。而今,達地水族鄉能看懂和會寫水書的只有幾個人。一旦他們離世,那些未成文的依靠口口相傳的文化密碼將永遠消失,水書面臨“寫不出、讀不懂、傳不下”的困境。{p}依托代表建議與檢察建議雙向銜接轉化工作機制,5月,雷山縣人大常委會將代表建議轉交給該縣檢察院。雷山縣檢察院將代表建議轉化為案件線索立案,并成立專門辦案組。{p}“水書習俗”在水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造成其傳承危機的癥結在哪里?一個一萬多人口的民族鄉,為何只有寥寥幾人能識讀水書?{p}“水書不是簡單的文字,每一個符號背后都是水族的歷史。現在年輕人為了生計外出打工,愿意學的少,我們想教也沒條件,心里急啊!”走訪中,93歲的“水書習俗”縣級傳承人王治良,握著檢察官的手道出了心中的焦慮。{p}辦案組耗時一個月,走遍了達地水族鄉的10個村寨,白天跟著傳承人走訪村民,晚上在村委會整理資料,查閱非遺保護檔案,還專門請教貴州省非遺保護中心的專家,最終摸清了“水書習俗”傳承危機的“病根”。{p}“傳承人年齡斷層是核心難題,識讀與書寫人才極度稀缺,3位核心傳承人年事已高,身體機能衰退,無法系統授徒傳藝,而具備基礎識讀能力的村民多為中老年人,年輕群體參與意愿低,‘水書習俗’傳承存在斷檔危機。”檢察官漆澤成說。{p}其次是保護措施缺位,無固定傳習場所,傳承活動開展隨意,未設立專項保護經費,文獻整理、技藝記錄、培訓交流等工作難以推進,“傳男不傳女”的傳統習俗則進一步縮小了傳承范圍。{p}最緊迫的隱患是搶救性保護滯后,未對高齡傳承人的口述內容、書寫技藝進行數字化留存,水書文獻原件沒有進行專業化保存,部分珍貴文獻已出現霉變、破損,存在“人亡藝失”的不可逆風險。{p}此外,文化保護涉及文體廣電旅游、財政、教育等多個部門,但各部門在“水書習俗”保護工作中銜接不暢,未形成“資金—人才—陣地”聯動的保護格局,導致保護工作碎片化。{p}“水書不是‘古董’,而是能應用在當下的日常生活中。保護它,不能只靠‘搶救’,更要建立長效機制,讓年輕人愿意學、能學會、用得上。”雷山縣水家學會會長王興武說,檢察辦案的目標不僅是要解決眼前的緊迫問題,更要推動搭建“水書習俗”傳承制度體系。{p}針對調查發現的問題,雷山縣檢察院依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向該縣文體廣電旅游局發出檢察建議,明確提出“制定專項保護方案、落實資金保障、培育傳承人才、建設傳習陣地、開展搶救性記錄”五大整改方向。為避免建議一發了之,檢察機關還主動對接財政、教育等部門,推動形成“多部門協同、全鏈條保護”的工作格局。{p}根據檢察建議,雷山縣文體廣電旅游局迅速協調解決“水書習俗”非遺傳承保護專項經費10萬元,用于文獻整理、技藝記錄和傳習活動;同時將達地水族鄉民族文化傳承經費80萬元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為“水書習俗”傳承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p}為解決人才斷層之困,該局建立“梯隊式”人才庫,將3名縣級傳承人、23名中青年傳承骨干納入“雷山縣民族文化傳承人才庫”,發放人才補貼,提供專業培訓,將普查中新發現的42名具備基礎識讀能力的村民納入后備人才庫,聯合達地小學開設“水書習俗”特色課程,編寫《水書基礎識讀》鄉土教材,每周安排一個課時教學,讓“水書習俗”走進課堂,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感,從源頭擴大傳承群體。{p}同時,在達地村、烏達村建成2個“水書習俗”傳習點,配備桌椅、書寫工具、展示展板等設施,為傳承人提供固定授藝場所;利用水族瓜節、春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水書書寫大賽”“習俗展示”活動,讓“水書習俗”從“小眾傳承”走向“大眾認知”。{p}雷山縣文體廣電旅游局還投入5萬元建立水書數據庫,記錄下3名高齡傳承人20余萬字口述內容,收錄水書文獻原件36冊、復印件120份,對珍貴文獻進行數字化掃描和專業化保存;同時拍攝水書書寫技藝視頻,為后續傳承提供直觀教材,徹底消除“人亡藝失”的隱患。{p}“以前教水書全靠一張嘴、一支筆,現在有了傳習點,還有經費支持,我能把一輩子的經驗慢慢教給年輕人了!”9月的一天,檢察官來到達地水族鄉“水書習俗”傳習點,78歲的傳承人陸邵武正在向青年村民傳授“水書習俗”。{p}如今,走進達地水族鄉,不僅能在傳習點看到村民學習“水書習俗”的場景,還能在節日慶典中見到年輕人用水書書寫祝福語,古老文字正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檢察建議發出后,雷山縣已新增水書愛好者60余人,其中30歲以下青年占比達40%,“水書習俗”從“瀕臨斷檔”轉向“活態傳承”。{p}從火塘邊的手抄卷,到課堂里的教材、數據庫里的數字檔案,水書的重生,是檢察公益訴訟守護民族文化的生動實踐。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密碼,不僅記錄著水族的過去,更在法律的護航下,走向了充滿希望的未來。
@聯系我們
-應用內反饋:「我」-「右上角菜單」-「設置」-「反饋與幫助」
客戶24小時在線服務
禁游手游免費下載2024更新內容
運用全新的功能,讓使用更加安全便捷
124 武夷山zf
不敵孫穎莎無緣決賽 朱雨玲沒有遺憾👾
2025-11-16 推薦
952 188****3908
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到明年年初經濟將重回3%至4%的增長速度。🤵
2025-11-16 不推薦
342 152****0513
年內超80家A股公司遞表港交所🙊
2025-11-16 推薦
34 大卡車運小汽車
比利時反對利用俄遭凍結資產援烏🏝
2025-11-16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