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開幕,全國媒體精英匯聚一堂,從內容創新到技術應用,從國際傳播到社會責任,7場平行論壇和6場主題活動,生動描繪出中國媒體變革的全景圖。{p}在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莫高義主旨演講奠定了本次大會的基調:“置身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征程,面對洶涌澎湃的科技革命浪潮,如何抓住機遇、變革圖強,提高主流媒體生產傳播能力,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p}澎湃新聞記者在大會現場也注意到,一年一度的中國新媒體大會為國內媒體同行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會場內外各位媒體集團掌門人圍繞如何加快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更好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進行了深入討論。整個大會期間,多位媒體集團掌門人也率隊深入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等文化創意產業,進行調研參觀學習,切身感受來自馬欄山的“涌動熱潮”。{p}在開幕式致辭時,莫高義開宗明義地指出,傳媒行業一直是對技術進步高度敏感、快速反應的重要領域,科學技術的每一次躍進都催化媒介形態的迭代升級,帶來傳播方式的創新突破,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p}莫高義強調,要緊緊抓住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新機遇,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以技術創新推動傳播創新,以智能之力激發創造之力,努力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p}對此,莫高義給予及時提醒,要健全與技術應用程度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做到為我所用、以我為主,確保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弘揚優良作風,深入采訪調查,堅持精編細校,堅決維護新聞真實性和媒體公信力。{p}11月12日中午,開幕式暨主論壇剛一結束,中國記協官方微信公眾號隨即發布該視頻,同樣引發了網友熱議,既有許多網友對此創意表示肯定,亦有網友對接踵而至的科技革命感到“焦慮”,但更多網友認為人性和溫度才是新聞之本。{p}很顯然,上述創意短視頻形象而深刻地表達了人機協同而非彼此替代的關系:技術(數字人、機器人)提升了信息處理的效率和廣度,而人的判斷、情感與價值觀(生物人)則是駕馭技術、賦予報道深度和溫度的關鍵。{p}11月12日下午,中國記協官方微信公眾號又發表了“鐘記平”署名文章。這篇題為《智能浪潮下,媒體向何方》的重磅文章,無疑給許多正身處彷徨之中的媒體和媒體人指明方向、錨定坐標。{p}文章寫道,新聞業的歷史,寫滿“變革”二字。從“鉛與火”到“光與電”,從“數與網”到“云與智”,與科技創新共同進步,是媒體變革發展的鮮明特征。今天的媒體變革,早已超越工具迭代——它是生產流程的重構、傳播邏輯的重寫,更是行業生態的重建。當技術浪潮以秒速沖刷行業邊界,當傳播邏輯從“傳者中心”轉向“用戶中心”,我們不得不追問:在這場沒有終點的變革里,媒體和媒體人該如何錨定自己的坐標?{p}“有人恐懼技術消解專業性,有人沉迷技術帶來的效率幻覺。但真正的變革從不是‘技術至上’的狂歡,本質是場生存突圍。”文章稱,從紙媒到智媒,變的是手段,不變的是媒體人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共振的使命。智能浪潮越是洶涌,越需要守住內心的刻度:在變革中保持清醒,在創新中不忘根本,在人民中汲取力量,在破圈中傳遞價值。{p}對此,“鐘記平”在《智能浪潮下,媒體向何方》一文中指出,技術與內容需要辯證統一。盲目追逐流量、拋棄內容,終將淪為數字泡沫;固守舊有模式、拒絕創新,終會被受眾遺忘。導向為流量鑄魂,流量予導向賦能。唯有同頻共振、有機共生,傳播才有思想銳度與抵達力度。{p}11月12日傍晚,中國記協刊發了《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信息量很大!》一文,選取了開幕式暨主論壇嘉賓的觀點,這些分享充分展示了主流媒體在過去系統性變革當中,彌足珍貴的經驗做法、價值導向和深度思考。{p}作為東道主,湖南的媒體融合實踐具有樣本意義。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致辭中表示,湖南將“以‘人工智能+’賦能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加快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p}這一觀點揭示了媒體人應有的主體性與主動性。他進一步闡述,“記者之家”不是簡單的“物理空間的集合體”,而是“精神共鳴的共同體”。{p}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的比喻形象而深刻:“媒體如‘水’,即智能互聯時代‘萬物皆媒’的基礎與底層信息流與語料。只要建設好高質量的‘水源’,便能以無形而化生萬物。”{p}新華社副社長霍小光提出“四個賦能”:思想賦魂、調研賦神、技術賦能、機制賦力。其中,“全面提升采編人員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調查研究能力,使新聞報道從現場觀察得來、從田間地頭得來”的呼吁,讓在場眾多老記者心生共鳴。{p}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總編輯范昀強調,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運籌帷幄的謀劃和錯落有致的布局”。這一觀點指向了變革的復雜性與全局性。{p}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胡連生分享了“蘇超”的“破圈”傳播經驗:“壯大主流輿論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內容生產傳播,與主流媒體形成‘大合唱’。”這一實踐表明,激活發展動能需促進人文經濟融合,探索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機制。{p}湖南廣播電視臺臺長龔政文展望“十五五”時提出:“湖南廣電要通過系統性變革探索新內容、新賽道、新技術、新傳播、新商業,最終打造一個新芒果。”他特別強調,“能否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攸關主流媒體的生死存亡。”芒果的新商業戰略,是要將高品質內容IP轉化為全域高頻、動態滲透的生態價值“富礦”。{p}新民晚報社直播部主任晏秋秋的體會更為具體:“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他的工作室探索發現,“'銀發經濟'是一片藍海”,而“好的賦能”是專業精準。{p}“回望我在基層新聞一線走過的11個春秋,那些沾滿泥土的鏡頭、浸透汗水的稿件、伴著星光的采訪,都在訴說著同一個信念:新聞的生命力,永遠扎根在基層的沃土中。”王虹發言稱,新聞人的坐標系里,人民是抵達心靈的不變原點,初心是走向遠方的永恒底色。{p}上述分享和案例也說明,在媒體變革的浪潮里,守正,是不變的初心;創新,是必備的能力;扎根,是力量的源泉;文風,是信念的映照;破圈,是傳播的關鍵。{p}正如“鐘記平”文章所言,引導不是生硬的說教灌輸,而是浸潤式的思想共鳴;服務不是無原則的曲意迎合,而是有溫度的責任擔當。接上地氣、扎下深根,黨的主張才能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p}現代傳播的力量正在打破各種邊界。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權威聲音就能入腦入心。這種傳播實踐表明:連接的本質未變,但方式必須迭代。主動適應短視頻、社交平臺的傳播場景,用受眾習慣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主流聲音才能穿透信息迷霧。{p}本屆中國新媒體大會除開幕式暨主論壇之外,還從11月12日下午陸續開啟了包括內容創新論壇、財經傳媒論壇、技術應用論壇、青年論壇、國際傳播論壇、社會責任論壇、“新聞+”論壇在內的7場平行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負責人在各平行論壇上深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p}上海報業集團全力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圍繞“提升主流媒體核心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一根本,從開局破題不斷向縱深推進,引風氣之先,現初步成效,奮力蹚出了一條更富上報特色的變革之路。{p}此次新媒體大會上,5位上報集團人應組委會邀請登上主論壇、平行論壇:在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作為省級媒體集團唯一代表,晏秋秋工作室主理人、新民晚報社直播部主任晏秋秋作發言,講述自己在集團融媒賦能引領下,積極主動擁抱轉型,成長為主流大V的故事;7場平行論壇上,4位上報人在4場分論壇上作分享,上報集團副社長楊健,澎湃新聞總裁、總編輯劉永鋼,界面財聯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章茜,澎湃新聞CTO、派生萬物智能技術有限公司CEO孫揮分別參加國際傳播、社會責任、財經傳媒、技術應用論壇,分別講述上報如何集聚力量,全力提升主流媒體內容價值、探索中國故事“破圈出海”、開拓內容原創和技術引領雙輪驅動、重構AI為核的智媒生產驅動路徑等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突破。5位上報人以親身實踐感受,與全國同行分享交流上報集團在推進系統性變革中實現的新突破新成果。{p}11月11日出版的《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頭版頭條刊發題為《以“弄潮之姿”書寫媒體變革“上海樣本”》的文章,聚焦上報系統性變革。文章稱,去年10月,上報集團吹響新一輪改革號角,率先躬身實踐,11月11日又率先在全國推出全面系統性變革方案,全面啟動變革。歷經一年大刀闊斧的改革,上報集團2025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其中媒體收入增幅達11%;“三端合一”后上觀新聞全網閱讀量超36億次,短視頻日均產量是此前的6倍多;澎湃新聞端內外活躍用戶突破950萬,位居全國媒體首位……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敢為人先的舉措支撐,一條富有上報特色的新型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之路正在成形。{p}從“自我革命”到“系統重構”,上報集團的變革實踐印證了一個道理:主流媒體唯有永葆革新勇氣,才能在時代浪潮中站穩腳跟、引領方向。
@聯系我們
-應用內反饋:「我」-「右上角菜單」-「設置」-「反饋與幫助」
客戶24小時在線服務
掌上棋牌app官網下載2024更新內容
運用全新的功能,讓使用更加安全便捷
546 資陽GL
大空頭,深夜突發!💙
2025-11-16 推薦
711 188****0279
廣東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選舉第五屆董事會職工代表董事的公告🎱
2025-11-16 不推薦
037 152****8244
五星酒店推剩菜盲盒👼
2025-11-16 推薦
20 獵夢宿舍聯機版
“名酒生產線”被曝光:液體成本10多元,每瓶賣至上千元🗺
2025-11-16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