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大國崛起的戰略方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但也面臨諸多難題,融資難就是其中一大痛點,一系列瓶頸的破解亟待金融服務精準發力。為此,海洋大省廣東實施“金融+海洋”工程,用金融活水澆灌藍色經濟,建設生機勃勃的“海上新廣東”。{p}廣東擁有全國最長的大陸海岸線,海洋經濟總量連續30年居全國第一。為實現從“海洋大省”到“海洋強省”的跨越,廣東近年來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破除海洋經濟發展的金融堵點方面,廣東先行探路,出臺《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實施“金融+海洋”工程,推動金融機構與海洋牧場建設、海洋科技研發、海洋裝備制造等加強對接,打造“藍色經濟”新金融模式。今年7月,《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施行,為金融賦能“海上新廣東”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p}用料十足的海膽炒飯,肥美多汁的赤岸生蠔、花螺……在惠州市惠東縣平海鎮綿延的海岸線上,鑲嵌著煙火氣十足的碧甲村,每到夏季,天南海北的游客紛紛前來體驗“舌尖上的海洋盛宴”。從事海膽養殖多年的曾遠輝,用一只蝦、一顆海膽、一枚花螺托起自己的“藍色夢想”,2008年創立廣東曾騰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優質海產品精細化養殖。{p}企業發展過程中,擴建基地、采購飼料等需要大量資金。中國農業銀行惠州分行深入調研后,為企業提供了農村個人生產經營循環貸款300萬元。“建設海洋糧倉投入大,農行這筆貸款幫助我圓了創業夢。”曾遠輝說,目前公司養殖面積已擴大至320畝,總投資額超過1億元。{p}今年6月,廣東召開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耕海牧漁豐實粵海糧倉,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記者調查發現,耕海牧漁多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融資難一直困擾著漁民和漁業企業。{p}“耕海”,首先需要對漁船維護保養持續投入。每到休漁期,翻新或新購置漁船的資金需求非常緊迫。多家金融機構告訴記者,由于漁船估值低、收入不穩定等因素,漁民申請貸款往往較難。“牧漁”,則離不開飼料方面的投入。畢業6年后,湛江雷州市覃斗鎮“魚三代”陳佩回鄉創業。“金鯧魚養殖對資金要求很高,飼料占總成本七成。養殖四五十個深海網箱,每天飼料成本最高可達四五十萬元。”陳佩說。{p}“耕海牧漁”走向深遠海、提升附加值,離不開科技支撐和財力保障。在惠東縣一方海(廣東)海洋牧場有限公司魚苗繁育車間內,成群的硇洲族大黃魚苗在魚池中游弋。去年,惠東率先在全國實現硇洲族大黃魚人工繁育。“僅研發這一項技術,公司便投入2000萬元。”公司負責人顏闊秋說,因缺少有效抵質押物,多數金融機構都不敢向他敞開大門。{p}為破解難題,廣東2023年提出,實施“金融+海洋”工程形成“海洋牧場”等新增長點、支持銀行機構成立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專營事業部等一系列舉措,金融機構紛紛行動起來。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出臺服務海洋牧場“十條措施”,同時在13個沿海分行設立海洋牧場金融服務中心,服務各類海洋牧場主體3萬戶。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負責人謝宇表示,計劃5年內投放海洋牧場相關貸款1000億元,助力廣東打造萬億元級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集群。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出臺文件,落地定價優惠、審批便利等支持政策,使金融服務深度嵌入產業鏈與項目流程。廣東農信也創新推出了“海洋牧場貸”系列33個信貸產品。{p}在汕尾市,隨著休漁期結束,一艘艘漁船浩浩蕩蕩駛向大海。“郵儲銀行300萬元‘漁擔貸’,滿足了我新購漁船的迫切需求。”家住馬宮海港的漁民黎先生說。郵儲銀行汕尾市分行客戶經理陳思凱介紹,“漁擔貸”無需任何抵質押,滿足了漁民更換漁船等較大規模的資金需求。為購買金鯧魚飼料苦惱的陳佩,也在建設銀行幫助下獲得200多萬元“粵興貸”等貸款,緩解了資金壓力。{p}在一項項專項政策指引下,針對“耕海牧漁”全鏈條的信貸服務越來越精細化,“海洋漁業貸”“蠔享貸”“塑膠網箱貸”等相繼落地,金融支持“粵海糧倉”的深度、廣度持續提升。顏闊秋表示,農業銀行的海洋牧場專屬產品為公司破解了難題。“針對涉海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我們通過差異化信貸政策,推廣海洋牧場龍頭貸等專屬產品,將金融資源引入藍色產業鏈。”農業銀行惠州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負責人鐘偉強介紹,截至目前,該行累計投放海洋牧場相關貸款近4.6億元,服務海洋牧場主體上千戶。{p}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粵海糧倉”愈加豐實。截至今年6月末,廣東海洋牧場相關貸款余額達501億元。目前,廣東水產品總產量、海水魚養殖產量、海水魚苗產量等均居全國首位。{p}針對海洋產業“大而不強”,廣東發力走向深遠海、搶占制高點、制勝新賽道。從現代化海洋牧場到海洋新能源、海工裝備、海洋文旅……廣東正加速優舊育新、三產聯動,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金融資源持續向新領域聚集、向深遠海挺進,助力鍛造興海科技、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p}“耕海牧漁”以“科技+裝備+產業”三輪驅動挺進深藍,開創現代化海洋牧場的新型生產模式。伶仃洋上巨浪奔涌,鋼鐵平臺如“定海神針”般矗立于深海之中,無人機穿梭浪尖精準投喂飼料,呈現出一幅智慧牧海的壯闊圖景。5月底,由珠海市海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現代化海洋牧場“標準海”樣板區(隘洲)項目順利投產。該集群式智慧養殖場構建起“標準用海、集群養殖、岸海聯動、智慧賦能”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養殖企業可實現“拎苗入住”。其核心“伶仃牧場”系列智能裝備凝聚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作為“智慧大腦”的“伶仃牧場1號”可實現自動投喂、集群監控等功能,顯著提升養殖效率;“伶仃牧場2號”等養殖單元則通過風力和光伏發電,實現“零碳”能源自給。{p}專家指出,海洋重大科技突破與裝備研發制造因周期長、風險高、投入大,往往面臨資金缺口,需要金融強力支撐。“標準海”樣板區正是金融“血脈”精準輸送的樣板。農業銀行珠海分行緊密對接珠海市海洋局與海洋集團,提前制定金融方案,率先授信8400萬元,為項目裝上了加速“引擎”。據了解,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已先后支持湛江“海威1號”養殖平臺、陽江重力式深水網箱等10多個項目,滿足從建設到運營全周期資金需求。{p}海上風電近年來發展迅猛,背后同樣有金融助力。陽江市海上風電場綿延數十公里,數百臺風機如巨人方陣矗立海天之間。“陽江加強海上風電開發,加快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成和在建項目裝機1300萬千瓦。”陽江市委書記盧一先說。陽江海上風電走向深遠海,產業鏈融資面臨項目開發周期長、設備采購資金占用大、上下游結算鏈條長等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陽江分行探索推出“資金流信息平臺+特色金融產品+海上風電產業鏈”全產業鏈融資模式,為上下游企業提供信息流助貸,實現全周期服務。{p}破局深海“風”口,民營企業是主力軍。由于新能源裝備制造行業屬于新興賽道,風險評估體系尚不完善,信用評估難成為制約融資的痛點。今年6月,郵儲銀行廣東省陽江市分行向廣東藍水新能源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4000萬元,成為其支持新設民營風電裝備企業的創新之舉。“和企業當下的經營數據比,我們更看重其在產業鏈中的卡位價值、在深遠海裝備領域的先發優勢。”該行公司部負責人劉晉光說。{p}在挺進深藍、優舊育新過程中,廣東堅持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不僅傳統優勢產業煥然一新,前瞻布局的深海礦產、海水制氫、海洋低空經濟等產業也不斷取得突破,催生了多樣化的融合新業態。廣東海洋協會會長向輝明指出,“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上觀光旅游”等新業態在廣東涌現,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多機遇。農業銀行陽江分行為陽江抽水蓄能電站提供2億元貸款,助力打造“海上風電+儲能”示范區;建設銀行陽江分行等為國內首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制氫”融合項目提供綜合融資服務;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在陽江市陽西縣成立省內首個藍色金融服務中心,支持“海洋牧場+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打造“粵海糧倉+藍色能源”新樣板。{p}《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明確,政府應促進資金等創新要素向涉海企業聚集,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海洋產業的信貸支持、保險機構豐富涉海保險產品,鼓勵發展海洋設備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一系列規定,為破解金融賦能海洋經濟的堵點卡點提供了法治保障。{p}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廣東海洋產業加速提檔升級、融合煥新,金融服務面臨的新場景層出不窮,新項目高投資、高風險、回報周期長,融資難題更加凸顯,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已難以滿足需求,產業發展呼喚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p}冷鏈物流成為廣東金融機構競相發力的新場景之一。海產品冷鏈貨物對儲存條件要求嚴苛,貨物融資面臨監管難、估值難、處置難等問題。多樣化金融創新產品的涌現,為冷鏈產業注入了資金“活水”。{p}在陽江市裕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水產品加工車間,大批鮮蝦進入冷庫儲藏,最大限度鎖鮮。“水產品行業旺季時需要大量收購、加工和冷藏水產品,資金壓力大。農業銀行推出的‘海洋牧場冷鏈貸’,解決了我們的資金難題。”公司市場部總監陳婉婷說。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因地制宜打造金融服務“集中連片”“倉儲冷鏈+”等模式,服務全產業鏈,為龍頭企業解決上下游融資需求。{p}湛江市全聯集采水產品(廣東)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水產品貿易、加工、倉儲、物流于一體的平臺企業。建設銀行湛江市分行了解到眾多水產品貿易商都與其合作后,推出創新性普惠金融信貸產品“粵倉云貸”,通過對接湛江全聯集采平臺等舉措,打造“一點對全國”的線上辦理模式。目前該行已為多家冷鏈水產企業投放貸款超9000萬元。{p}除了產品創新,廣東金融系統還匯聚多方資源,創新融合多樣化金融工具,滿足重大項目資金需求,激活海洋經濟新動能。隨著海洋新能源在廣東加速布局,金融機構通過“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方式,針對海上風電、海洋油氣開發等項目特點,利用多種金融工具提升服務效能。{p}比如,面對海上風電建設的巨額資金需求,陽江市金融系統創新“財政資金+社會資本”融合型金融服務模式,由陽江市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建陽江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基金。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推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首筆向廣東明陽海上風電項目發放3億元貸款,支持企業研發。“依靠自主研發的先進海上風電設備,過去的臺風‘禁區’正在變成風能‘富礦’。”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衛說。{p}廣東金融機構還積極探索保險保障機制分散風險。“海水魚苗養殖戶及相關小微企業應對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引入保險保障,是分散海洋牧場風險的有效方法。”陽西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學光說。{p}廣東積極引導保險機構創新地方特色涉漁保險產品,覆蓋海上水產養殖風險的保險品種不斷豐富。人保財險廣東省分公司推出海水網箱養殖風災指數保險產品,填補了當地養殖戶保障缺失的空白。陽江市余氏海產品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少軍告訴記者,2023年“泰利”“蘇拉”臺風期間企業獲賠160萬元,“大部分保費由政府補貼,減輕了企業投保壓力,讓我們更安心搞好深海養殖”。數據顯示,廣東省保險業組建海洋牧場保險共保體,橫向擴大承保能力,今年1月至6月,累計提供風險保障10.44億元,支付賠款6764.22萬元。
@聯系我們
-應用內反饋:「我」-「右上角菜單」-「設置」-「反饋與幫助」
客戶24小時在線服務
今日澳彩09086.cσm查詢2024更新內容
運用全新的功能,讓使用更加安全便捷
830 縣級:喀什Xt
分子小貸增資至1億元✗
2025-11-16 推薦
143 188****8435
出生只有3條腿的小狗逆襲成警犬✺
2025-11-16 不推薦
486 152****6900
下墜的網紅,正在批量逃離杭州?🏟
2025-11-16 推薦
04 犯罪現場警車停靠3D
魯迅的包容心❄
2025-11-16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