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碧波間,仿生機器魚自由穿梭,在水中監測異常;景區上空,搭載AI人流分析系統的無人機巡航,區域人員密度達飽和閾值,便自動播報分流指令;靈隱寺路口,交警佩戴AI智能眼鏡“抬眸一掃”,預約車輛核驗時間從十幾秒壓縮至2至3秒……連日來,浙江公安多款“黑科技”裝備火出圈,成為守護群眾平安的“硬核力量”。科幻電影中的未來警察正逐漸走進現實。{p}今年,省公安廳推出《浙江公安機關“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5)版》,近日又開放共享“十大應用場景”,包括智能機器人應用、無人機新技術應用等場景。各地公安積極探索,打造出一批靈活高效的AI智能裝備和應用場景。{p}依靠科技賦能,浙江公安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更好深入群眾、深入一線,持續提升新質戰斗力,不斷將科技優勢轉化為服務群眾、守護平安的新成效新作為。{p}安保中心指揮室內,無人機的熱力感應功能將實時人流量轉化為彩色色塊回傳。片刻后,西側地鐵口通道色塊由白轉紅,意味著此處人流驟增。{p}“西側增派警力,調整動線!”指令剛下,現場民警即刻按預案拉起臨時通道。在民警引導下,觀眾通行很快恢復順暢,大屏色塊重新變回白色。{p}“大蓮花舉辦第一場演唱會時,我們一直疏散到半夜才結束,現在散場半小時左右就能完成。”趙俊強是濱江巡特警大隊的一名民警,見證了科技帶來的改變。AI無人機投用后,成為大型活動散場疏導的得力助手。{p}值得一提的是,濱江公安還有一支由無人機、無人車、機器人等裝備組成的“濱江機警”戰隊。這些成員可通過自組網技術形成機器人警務集群,組隊應對復雜任務。以算法和機器人互為支撐的新型警務助手,已經深度融入民警工作日常。{p}隨著新型犯罪越來越多,公安裝備與警務模式也不斷迭代升級。以前,民警辦案靠挨家挨戶摸線索。當時尋人憑借“人海戰術”,大型活動安保也多依靠對講機完成。{p}大數據時代,浙江公安從“人海戰術”過渡到“專業+機制+大數據”的新型警務模式。依托“浙警智治”平臺,各警種打破壁壘、匯聚數據,用算法精準碰撞出新線索。{p}而隨著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治理手段又迎來新一輪升級。在浙江,人與AI的協同,不是簡單的“人操作機器”,而是進入“人機共生”新階段——{p}警務AI眼鏡,集成5G通信、邊緣計算和混合現實技術,能讓警員隨時調取全域監控畫面,通過無人機將高空俯視視角疊加到現實場景;{p}智能執法平臺,自動識別報案類別、智能轉寫筆錄、自動生成審核重點。AI大模型賦能,告別了傳統辦案民警一字一句記筆錄的模式,接報案、案件審核效率提高30%;{p}“我要補辦戶口本,網上能辦嗎?”近日,杭州市民林先生在微信上向數字警察“警小愛”提問。短短幾秒后,他不僅在手機上得到了肯定答復,還收到相關的導辦視頻和鏈接。{p}“去年開始,我們組建了400余人的AI訓練團隊,給‘警小愛’投喂了10年政策文件和20萬條群眾真實咨詢記錄,持續訓練打磨知識庫。”杭州市公安局基層基礎管理支隊副支隊長伍洲介紹,“警小愛”24小時不間斷工作,還能同時執行多個任務。{p}“未來戰警”上崗,在節省警力的同時,也提升了治理效果。“有了AI助手,社區民警可以節約60%的時間。”省公安廳新質戰斗力專班相關負責人做了對比,人力解放后,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案件偵破、矛盾化解、社區防控等核心職能上。“讓更多群眾真切感受到‘警察就在身邊,平安就在眼前’。”{p}每次結束任務,民警都及時關聯上傳執法記錄儀數據。不過由于數據缺乏實時關聯互通,后續開展警情核查、案件排查時,他們不得不逐幀回看海量視頻片段、逐一確認,耗時費力。{p}這一困惑背后,折射出基層警務的普遍難題:不同維度的信息壁壘,導致基層民警及時獲取有效信息難度大,不僅影響執法辦案效率,部分警情處置也會出現滯后現象。{p}不久前,王京智牽頭研發的“執法音視頻記錄儀智能柜”在蕭山投用。這款智能柜不僅能自動匹配警員與設備、歸集上傳設備數據,更能分析識別可疑人員并推送預警。全區民警從設備領取綁定,到歸還、上傳、存檔,全流程由大數據自動調度,所有操作均在同一平臺閉環完成。{p}“以往部門、警種間數據存在孤島和信息傳遞不暢等問題,導致一線處警民警無法及時獲得大數據賦能支撐,影響對疑難復雜警情的風險預判和應對處置能力。”湖州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負責人有同樣感受。今年,湖州試點省公安廳“智慧110”,即一套智能化接處警系統,通過多警種協同、數據賦能和科技手段,“智慧110”實現警情處置、執法監督等全流程智能化支撐。{p}“就像一個中樞系統。”該負責人打了個比方,對警情有關聯的信息,系統第一時間智算推送,把精準的警情畫像送達民警移動警務端。民警在出警途中,就能掌握各類關鍵信息。{p}不久前,長興縣公安局城東派出所接到報警:轄區內劉先生停放在地下車庫的車后擋風玻璃被人砸壞,車內香煙和現金等被盜。接警后,民警趕到現場,立即通過系統平臺發起警情協同。恰好有多名群眾報警稱遇到類似警情,“智慧110”將分散在各區域的類似警情整合,迅速分析確認幾起砸車盜竊案為同一伙嫌疑人所為,果斷將相關案情合并偵查。這時嫌疑人逃竄至外省,長興縣公安局通過“智慧110”及跨省警務協作機制,聯動外地警方啟動跨省抓捕。在多方力量協助下,案發當日上午10時許,警方就成功將犯罪嫌疑人吳某等人抓獲,此時距接到劉先生報警僅過去3小時。{p}“以往這種情況要層層協調審批,往往耗時三五天。如今技術打破了部門間的壁壘,讓不同警種數據資源整合。基層有需要,能夠更快得到來自上級的支撐。”辦案民警感慨道。{p}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認為,人工智能賦能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內在邏輯是把大模型“認知超能力”轉化為公安機關的新質戰斗力,在人工智能與人類智慧的協同中,實現公共安全治理從“事后處置”到“事前算贏”的轉變。{p}臺州椒江公安自主研發的一款反詐預警工具,就成功阻攔了一起電詐事件。此前,臺州市民陳先生在網上收到信息,對方讓其寄出價值10多萬元的黃金。反詐預警工具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反詐工作深度融合,成功避免了陳先生財產損失。{p}“過去篩查海量網絡數據,民警像大海撈針,既耗時又易錯失戰機。現在這套系統能同步‘解讀’文字、圖片、位置、資金流水等信息,自動關聯碰撞,10分鐘就能處理16萬條聊天記錄,精準鎖定數千個風險目標。”臺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周宇介紹,這款預警工具破解了海量數據梳理難、關聯分析效率低的痛點,成為反詐“利器”。{p}“浙江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應用領域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省公安廳新質戰斗力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警務場景逐步開放,數據得以在安全框架內加速流動,精準賦能實戰,也為浙江人工智能產業注入發展動能。{p}今年,溫州公安特殊隊員——“球警官”,因獨特外形和靈活反應能力火遍大江南北。作為“球警官”的研發設計者,邏騰科技創始人、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酉表示:“公安獨有的實戰場景是我們實現產業化的重要途徑。”{p}2024年下半年,鹿城警方在展會上發現了王酉團隊的智能機器人,雙方一拍即合,決定開發警務應用。“我們在研發過程中發現,球形機器人具備極強的惡劣環境適應性,可高效完成巡邏、偵測、救援、抓捕等多元任務。”王酉介紹,這些實驗成果讓設備在機場、油田、碼頭等更廣泛場景得到推廣應用。{p}有了基礎,今年7月底,研發團隊在“球警官”用于反恐處突危險場景的基礎上,又調試推出迷你版“球警官”,未來將在學校、醫院以及人流量密集區域,承擔巡邏防控相關工作。{p}一線執法中,民警有哪些迫切需要的創新應用?企業的技術優勢又該如何精準對接警務需求?產學研轉化的核心,始終離不開“供需精準匹配”。{p}連接兩端的,正是浙江公安大腦實驗室的需求清單。“實驗室就像‘翻譯官’,把民警的痛點變成企業可落地的技術指標,又把研發成果轉化為實戰可用的警務裝備。”省公安廳科技研究所副所長鄭挺指著實驗室墻上的合作成果介紹,“例如智能分析系統,既助力民警成功偵破多起案件,也為合作企業促成了專利申報,真正實現警企雙贏。”{p}他第一時間聯動實驗室與本地科技企業,牽頭組建攻關組專項研發兼容插件。歷經3個多月攻堅,搭載新插件的系統成功上線,不僅實現各類監控設備的全面兼容,還能自動完成信息匯集與數據碰撞。原本需耗時3小時的視頻排查工作,如今僅需10分鐘就能完成,效率大幅提升。{p}“合規與隱私保護的關鍵,就是‘數據不出域’。”省公安廳科技研究所副所長靳加彬解釋,所有公安數據都存儲在加密的專屬內網。外部協作人員只能提出訴求,由民警進行訪問查詢,最終數據脫敏后制作成產品,在指定安全區域內使用。“每一次訪問、每一步操作,全程留痕可追溯,不會產生數據泄露問題。”{p}協作機制持續健全。省公安廳新質戰斗力專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打造公安通用、民警常用的“爆款”產品,省公安廳與多家科技創新頭部企業,以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浙大、之江實驗室等高校院所合作。去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已上報新技術裝備應用項目180余個。{p}當人工智能技術持續滲透智能警務裝備,在決策輔助、政務服務、城市治理等核心場景深度發揮效能時,我們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未來警察。{p}隨著新興技術的加速迭代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推動警務工作智能轉型與范式變革,以場景創新拓寬警務智能邊界,以算法智能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以人機協同持續創新警務運行模式。這不僅開創了社會治理“人機共生”的新圖景,重塑了高效能社會治理的新樣態,更為加快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提供了新優勢。{p}“人工智能+”警務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應用,而是技術創新與警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智能警務新形態,是整個警務工作運行邏輯、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的深刻重塑,是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的根本性轉型,更是警務工作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驅動型”的根本性轉變,對推動公安工作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p}在新形勢下,公安機關需要持續深化“人工智能+”警務,牢固樹立創新、主動、協同的新警務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集約高效、普惠共享、安全可控,加強“警企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通從人工智能產業向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轉移轉化的路徑,強化人工智能警務應用適配、場景創新與示范引領,加快實現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促進人工智能更好地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變革警務運行模式,推動新時代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
@聯系我們
-應用內反饋:「我」-「右上角菜單」-「設置」-「反饋與幫助」
客戶24小時在線服務
5334cc資料大全431712024更新內容
運用全新的功能,讓使用更加安全便捷
109 宜城az
趙子豪祝賀樊振東奪冠🍃
2025-11-16 推薦
072 188****8389
苗鄉散記: 最是父母傷心處✟
2025-11-16 不推薦
257 152****5727
中芯國際CEO:存儲漲價對邏輯代工有兩大致命影響✄
2025-11-16 推薦
39 雙人坦克世界3D
感受總書記對體育健兒的殷殷關切🤷
2025-11-16 推薦